BLOG健康快訊

D編

三月是多發性骨髓瘤行動月!一分鐘認識這個不再罕見的血癌

▲你知道嗎?多發性骨隨瘤已是全球第二大的血癌,但許多人仍未意識到這個疾病的威脅。
source: MYELOMA ACTION MONTH

 

銳準生醫響應國際骨髓瘤基金會 (IMF)的呼籲

一起在三月份主題分享 #MyelomaMilestone,提升台灣民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!

 

多發性骨髓瘤(Multiple Myeloma, MM)往年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癌症,

隨著人口高齡化,逐漸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血癌,影響著無數病患及他們的家庭。

▲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患者被診斷出多發性骨隨瘤。
source: 民視夯讚【名醫妙方】多發性骨髓瘤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新況

 

這個月,我們將攜手傳遞希望和支持:

➡️ 分享關於多發性骨髓瘤的知識
➡️ 認識多發性骨髓瘤最新的研究和治療
➡️ 聆聽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和家屬的人生故事

在多發性骨隨瘤的旅程上,讓我們陪伴您同行!

 

【快問快答】關於多發性骨髓瘤

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?

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癌症,源於漿細胞的惡性增生。漿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,負責產生抗體來抵抗感染。在多發性骨髓瘤中,異常的漿細胞會在骨髓中大量增生,影響正常的血球生成,並可能導致骨骼損傷、腎臟問題和其他併發症。

 

▲多發性骨隨瘤是身體產生過多骨隨瘤細胞,並演變出異常抗體的疾病。
source: Plasma Cell Neoplasms (Including Multiple Myeloma) Treatment (PDQ®)

 

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狀?

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會同時具有以下症狀:

  • 骨痛,尤其是背部或肋骨疼痛
  • 疲勞和虛弱
  • 反覆感染
  • 貧血
  • 腎臟問題
  • 高血鈣


▲source: HOPE癌症知識館【名醫開講】對抗棘手多發性骨髓瘤 精準治療助延長存活

 

如何診斷多發性骨髓瘤?

診斷多發性骨髓瘤需要多種檢查,包括:

  • 血液檢測:例如血液常規、生化檢查、免疫球蛋白電泳等
  • 骨髓檢查:例如骨髓穿刺和活檢
  • 影像學檢查:例如 X 光、核磁共振 (MRI)、正子斷層掃描 (PET-CT) 等

多發性骨髓瘤如何治療?

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多種因素,例如年齡、健康狀況、疾病分期等。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化學療法
  • 標靶治療
  • 免疫治療
  • 幹細胞移植
  • 支持性療法

多發性骨髓瘤可以預防嗎?

目前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預防多發性骨髓瘤。然而,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例如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避免接觸有害物質等,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。

多發性骨髓瘤的預後如何?

多發性骨髓瘤在病理上無法達到完全康復,但在早期發現並接受合適的療程後,許多患者能維持健康狀況很長一段時間。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,例如年齡、健康狀況、疾病分期、治療反應等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存活期都有顯著提升。

多發性骨髓瘤的復發風險與存活率有何關聯?

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復發風險和存活率密切相關。

復發風險越高,存活率通常越低。

這是因為復發後的疾病往往更具侵略性,對治療的反應也可能較差。

以下是一些影響復發風險和存活率的因素:

  • 疾病分期: 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患者,復發風險較低,存活率較高。
  • 治療反應: 對初始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,復發風險較低,存活率較高。
  • 基因和染色體異常: 某些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會增加復發風險和降低存活率。
  • 年齡和健康狀況: 年輕且健康的患者,復發風險較低,存活率較高。
  • 微小殘留病灶 (MRD): MRD 陰性的患者,復發風險較低,存活率較高。
    MM-MRD 檢測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復發風險,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以提高存活率。


▲source: 今健康 皮癢水腫胃口差,竟是多發性骨髓瘤!追求治療深度助延命 盼一線單株抗體納給付

MM-MRD 檢測是什麼?

MM-MRD 檢測是一種用於監測多發性骨髓瘤微小殘留病灶 (minimal residual disease, MRD)的技術。它可以幫助醫生評估治療效果、預測復發風險,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

銳準生醫:用MM-MRD守護您的健康

銳準的MM-MRD,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及早發現癌症,及早治療。 我們採用全球領先的篩檢技術,結合大數據分析,只要抽一管血,能更早期且準確地評估多發性骨隨瘤的復發風險。而且,檢查過程就像一般抽血幾乎不會留下傷口;只需等待兩週,就能得到檢驗結果。

若有興趣了解更多資訊,歡迎與我們聯繫

 

參考資料